介紹內容所言皆為個人喜好,無關何人。

翻出在同人會場上買的書籍,或是通販取得的本子,或是其他方式。 有跟隨潮流,有鍾愛作品的二創,有跟隨的創作者,有嫌錢太多的,有就是看上眼的,許多許多。把不想留在身邊的本子,把一直丟不下手的,一直還在喜歡的,就是有一點原因的本子,來作一下記錄。 要不,好可惜喔。

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

20201031 台創祭 心得 + 戰利品

20201031 台創祭 心得 + 戰利品


去了10/31台創祭,我挺失望的。

用關鍵字在噗浪上搜尋他人心得,看著看著覺得這個活動的受眾應該不是我。因為我太習慣同人場次了,尤其是C家寒暑大場,所以進到這次華山的場地繞完一圈後,內心很驚訝怎麼這麼少攤!這就是不認真做功課的下場,看著事前廣告那麼大(可能google就是知道我對這種事感興趣,所以不停地一直推到我面前),我真的是以C家同人場次加上文博會混合的感覺心態特地北上一天去參加。結果現實是,台創祭比較是~~~~「這個周末有空,華山好像有很多活動,我們去走走。嗯~~今天剛好有攤位活動耶,去逛逛吧!」的小活動感。

不用一整天,一大早就去排隊準備入場;不用在場內人多巧妙的移動搶戰利品。可以慢慢地看,慢慢地挑選,慢慢地詢問。說白一點,就是沒有那種既定印象中同人場上的肅殺感,也沒有「宅宅的氣味」。就是充滿著原創的清新感。

而對我這個宅宅來說,就是:「襪賽,這裡是什麼地方!」

從還沒入場就很不一樣。

我是在全家買預售票,上面就有提到要實名登記(現在活動展覽都要在票根寫名字和電話),然後去門口換入場券和場刊。我以為是直接拿票入場,然後事後再去售票台換場刊。所以當走到隊伍最後尾工作人員詢問,工作人員說要先去換票。

換票的時候,售票台前排了一個人,工作人員說要在票根實名制喔!那個人就在服務台前彎腰開始寫,我內心「?」了一下,想說我要等他寫好才能換嗎?雖然等是沒有1、2分鐘啦,但不就還好我後面沒人?然後在等待我前面人寫的時候,我想問時,旁邊出現一個人問問題,櫃檯的人就幫他服務,後來前面的人寫好了,我繼續在後面等,看前面的拿票給工作人員,工作人員沒拿,說麻煩直接撕下來給他。我:……

嗯。還好,我去的時候沒什麼人。

換好票之後,進場排隊……喔,沒有排隊,因為沒有隊伍,直接到門口入場。量體溫,門票打洞,蓋手章。(門票是貼紙喔~~~~已經貼在手帳上)


場內人不算多,行走不會擁擠,但一旦攤位前面有客人,幾乎就只能等待在其後。走道算小,左右邊攤位有客人,只要有一人在等待,走道就會有點卡卡了。然後因為會場不是完整的方形,B排尾端有一塊凹處,幾乎只要攤位前有客人,我就過不去。所以B排尾端那裡我都只能跳過T_T。

還有因為當天陽光普照,有一邊的大窗戶陽光直接照射進來,覺得被太陽照射到的攤位蠻衰的,不只熱,連商品都讓我無法好好地看,塑膠包裝超級反光。要不然就是白紙張大反光,被太陽照的攤位有點太辛苦了。

基本上我繞了兩次,攤位160攤,逛完很快。蓋活動的印章換小禮物,得到資料夾。最後等到kino新刊,就離開了。

離開才一點。

看了噗浪上面的心得,和我在現場看到的參觀者,還有全場的攤位,覺得我去逛的時候,其他參觀者百分之五十(甚至以上)應該都不是平常常去同人場逛的人吧。衣著都很華麗,是那種去百貨公司逛街、去逛展覽、去約會的服裝。年紀也很少很小的小朋友,大多都是高中大學以上的年紀。逛攤的習慣也不一樣,這場的參觀者在觀看攤位時,我很常看到跟攤位隔一個空間,頭和上半身前傾的看。或是在攤位前面很久很久,不單單是像我以前逛場次只是商業交易選商品的觀看。我覺得逛攤的節奏很不一樣。

商品的價格也很不一樣。坦白來說,以過去參加場次的攤位來比(我個人會買的東西相比),我覺得很多攤位的東西都很貴。我是真的有點被嚇到了。當然,買不起就看看欣賞,我個人不會表現出來。但我內心真的很震撼,想說我離上一次參加場次已經很久了嗎?怎麼我對價錢的概念差這麼多?然後看著別人的戰利品想:喔!這場不是以前的那種場次。喔!來的客人也已經不太一樣了。

喔!我好像不算是這場的目標客群。

我覺得台創祭有種「新」感,這場應該把一些不知道什麼是「同人」的人吸引到的販售會。我猜測應該是蠻成功的,應該開創了很多新的客群吧!覺得應該會有下一屆,但對我來說就不會特地從外縣市來參與的場次了。就如我上面有形容的:「這個周末有空,華山好像有很多活動,我們去走走。嗯~~今天剛好有攤位活動耶,去逛逛吧!」的活動。

所以我的失望,只是我個人的期待錯誤而已😹

👻去的這天剛好是萬聖節,攤位上有好多相關的應景商品~~👻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後來放一下我的戰利品。